帧中继
1986年,AT& amp; T首先在其ISDN技术规范中提出帧中继服务; 1988年,国际电信联盟(原CCITT,现为ITU-T)宣布了关于帧中继服务框架的第一个标准I.122; 1989年,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NSI)开始研究帧中继技术标准; 1990年,帧中继产品制造商CISCO,DEC,NT和STRATACOM共同创建了帧中继委员会; 1991年,帧中继委员会更名为Frame。
FR FORUM,开始制定标准,研究产品的相关技术,确保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性; 1992年,引入了ITU-T和ANSI标准,用于帧中继的各个方面。
FR FORUM的成员数量也增加到几个,并且已经宣布了关于帧中继用户 - 网络接口(UNI)和网络 - 网络接口(NNI)的协议; 1993年,FR FORUM的成员数量增加到100多个,宣布了相应的帧继电器标准系列;帧中继技术在1994 - 1995年更加成熟,标准也越来越完善。
总之,制定帧中继标准的国际组织主要包括国际电信联盟(现为ITU-T,原CCITT),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和帧中继论坛(FR FORUM)。
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帧中继标准。
DLCI是帧中继网络中的第2层地址。
当路由器通过帧中继网络向下一跳路由器发送IP数据包时,它必须知道IP和DLCI之间的映射以封装帧。
有两种方法可以获得这种映射:一种是静态映射,由管理员手动输入;另一种是动态映射。
缺省情况下,路由器帧中继接口是动态映射的。
1.静态映射管理员手动输入的映射是静态映射。
命令为:frame-relay map ip protocol address dlci [broadcast]其中:protocol:protocol type address:network address dlci:需要交换反向ARP信息的本地接口DLCI号广播:该参数表示路由广播或组播允许在帧中继线上发送信息。
动态映射IARP(反向ARP)允许路由器自动建立帧中继映射:(1)R1路由器从PVC发送IARP数据包,DLCI = 102。
IARP数据包的IP地址为12.12.12.1; (2)帧中继云交换数据包,最后通过DLCI = 201的PVC将IARP包发送给R2。
(3)由于R2从201的PVC接收IARP数据包,因此R2自动建立映射:12.12。
12.1-→201(4)同样,R2也发送IARP数据包。
当R1收到IARP数据包时,它还会自动建立映射:12.12.12.2-→102。
帧中继的主要特征是光纤用作传输介质。
误码率极低,可以实现近似无差错传输,减少错误检查的开销,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帧中继是一种宽带分组交换,传输速率可以与使用复用技术时一样高。
44.6Mbps。
但是,帧中继不适合传输语音,电视等实时信息。
它仅限于传输数据。
帧中继可以用作公共网络的接口,也可以用作专用网络的接口。
专用网络接口的典型实现是为所有数据设备安装具有帧中继网络接口的T1多路复用器,而诸如语音传输,电话会议等的其他应用仅需要安装非帧中继接口。
在两种类型的网络中,连接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电缆可以以不同的速率传输数据,通常在56Kbps和E1(2.048Mbps)之间。
帧中继的常见应用如下:(1)LAN的互连。
由于帧中继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速率,因此非常适合处理LAN-LAN上的突发数据流量。
传统的LAN互连,每次端到端线路,都会为用户的路由器添加端口。
基于帧的LAN互连,只要每个用户与LAN中的网络之间有足够的带宽,就可以在不增加物理线路或物理端口的情况下添加端到端线路,而无需用户性能。
产生影响。
(2)语音传输。
帧中继不仅适用于局域网不敏感的局域网应用,也适用于低延迟(高质量长途呼叫)的应用。
(3)文件传输。
帧中继不仅保证了用户所需的带宽,而且具有令人满意的传输延迟,非常适合大流量文件的传输。